在孩子的成長過程種,需要的母性之愛呈遞減趨勢,父性之愛呈遞增趨勢。
嬰幼兒階段:母性之愛80%,父性之愛20%;小學低年級:母性之愛70%,父性之愛30%;小學中年級:母性之愛60%,父性之愛40%;小學高年級:母性之愛50%,父性之愛50%;初高中階段:母性之愛40%,父性之愛60%。
中學階段是孩子成長的浪漫階段的結束和精確階段的開始;是由母愛為主向父愛為主的過渡期。這一時期,母性之愛應該適當減少,父性之愛應該適當增加。
例如,長期接觸不到父親的男孩會產生女性化傾向。另外,在長期感受不到父愛的情況下,很多小男孩為了使自己有機會與父親進行深層次的溝通,常常會用一些壞行為,如撒謊、偷盜、打架等,來吸引父親的眼球。當然,還有很多小男孩不惜傷害自己,以贏得父親的關注。
男孩是需要父親的,他們需要從父親身上看到自己的定位,他們需要模仿父親的行為來使自己成長為男子漢。所以,為了男孩的健康成長,父親千萬不要以“工作忙”為理由而忽視了兒子。
父親的行為、語言以及思想每時每刻都在影響著男孩,但并不是所有的父親都能成功地承擔“兒子榜樣”這一角色。很多父親就常常在無意識中把錯誤的思想和行為傳達給了兒子。
生活中,如果父親很少幫妻子做家務,那么當母親要求男孩幫自己做一些家務時,男孩就會理所應當?shù)鼐芙^。因為在他們的頭腦中已經產生了這樣的思想:做家務都是女人的事情,男人有權不去幫忙。
曾紀澤就學習外語,勢要在父親跌倒的地方爬起來。果不其然,曾紀澤在后來的外交事務中發(fā)揮出色,在新疆的領土爭端中捍衛(wèi)了國家利益,成為當時中國最著名的外交家。
而且相對母親而言,父親一般不會溺愛孩子,他們往往給孩子指明一個方向,讓孩子用自己的力量去抵達。孩子有較大的空間去發(fā)揮,也可以鍛煉自立的能力。
所以,父親給孩子最好的教育,不是事無巨細的體貼照顧,而是指引方向的立志教育。
一個好的父親,一定要在格局和立志上為孩子做好榜樣,這在未來將會決定孩子所能抵達的上限。